河北威美环保专业从事电除雾器、阳极管及阴极线等除尘设备的研发生产
湿电-湿式电除尘器-联系电话18332815001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18332815001

邮箱: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武安工业园区
威美环保总结湿式电除尘器的技术参数表
浏览次数:    2019-03-12

随着环保政策的陆续出台,毫无疑问,中国煤电、水泥、化工、玻璃、冶炼等行业进入“*低排放”时代。各类企业必是需达标排放才能允许生产。

每天都接到电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器的咨询报价电话,因为尾气净化工程是个系统的工程,为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还要请贵司提供以下数据,以便威美环保为您提供详细周到的服务:

请贵司提供如何填写以下数据:

 公司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烟气产生途径

 

 生产产品

 

 工况气量

 

 标况气量

 

 烟气成分

 

 烟气温度

 

 现有烟气处理设备及顺序

 

 

 

 

 

 入口烟气含尘量

 

 需要达到排放要求

 

厂地和面积

 

联系电话:0310-4638656

咨询方案:陶经理 18332815001

电除尘器的技术参数表
浏览次数:    2019-03-12

烟气实际通流面积、设计压力、设计阻力、漏风率、运行温度、电场有效高度、电场有效宽度、电场有效长度、同极间距、电场数、收沉积形式、放电极形式、总收尘面积、高压电源型号及数量

电除尘器的技术参数表

环保停产潮再袭!涉及唐山、邯郸、沧州、江苏、陕西...
浏览次数:    2019-03-12

今年的环保行动,似乎比往年来得更猛烈。

2月下旬河北、山东多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响应,不少制造业企业刚迎来节后开工就遭遇停产、限产。紧接着进入3月后,虽然山东因空气好转终止重污染停限产,不过唐山延长重污染响应,陕西多地启动限产。

唐山:关于延长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按照唐山市人民政府2019年3月5日《关于延长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的通知》要求:唐山市重污染天气应对指挥部决定,3月6日8时以后,继续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解除时间另行通知,各项应急响应措施按照2月28日市政府《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3月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管控措施实施方案》(唐办传〔2019〕7号)的规定从严执行。

唐山:关于延长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另据了解,邯郸环保形势也趋于严峻,武安地区环保督察组已进驻企业。

沧州沧县:开展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停产大检查行动

近日,沧县生态环境局联合县公安局到仵龙堂乡、汪家铺乡部分企业,就重污染天气各项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江苏:沿江8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据江苏生态环境厅消息,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省气象台会商,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江苏省空气质量逐渐转差,预计3月6日午后,沿江8市空气质量可达中度-重度污染,达到《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黄色预警启动条件。

自3月5日18时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8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西安:发布重污染III级响应,重点涉气工业企业执行Ⅱ级响应

根据《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重污染天气预警与应急调度令》(陕重污染天气办〔2019〕13号)要求,经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批准,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信息,于3月3日16时发布黄色预警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其中,重点涉气工业企业执行橙色预警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渭南: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应急响应

强制性减排措施

金属加工业:铝压延加工业停产、钢压延加工业压延工序停产;

机械装备制造:抛丸工序停产,喷漆工序停产;

建筑行业:室外喷涂停止作业。

铸造行业:全部停产(含有色合金铸造、电炉、天然气炉);

建材行业:全部停产(不含以天然气、瓦斯气为燃料);

家具制造行业:企业停产;

洗选煤业:原煤料仓已建成封闭库,且场区内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已到位的企业,减少25%物料运输频次(以企业“一厂一策”日运输频次考虑)。

焦化行业:出焦时间均延长至36小时以上;

印刷行业:包装印刷企业停止生产;

化学品制造行业:生产溶剂型涂料等化工产品的企业停止生产;

有色化工行业:钨钼冶炼企业达不到特别排放限值的,全部停产,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限产30%以上,以生产线计;有色化工行业:钨钼冶炼企业达不到特别排放限值的,全部停产,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限产50%以上,以生产线计。

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再增加安排50亿元
浏览次数:    2019-03-11

3月7日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财政部部长刘昆,副部长程丽华、刘伟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一直都比较关心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这两年来,在北京的一个感受就是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了,2018年也有统计数据显示,是近四年以来有蓝天的比例*高的一年。请问在接下来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中央财政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谢谢您的问题。像刚才刘昆部长说的,我分管这块工作,我的心情每天随着PM2.5指标在起伏。我也养成了习惯,今天早上我一看,指标到了27,我开心得不得了。前几天上了200,我还跟专业部门的同志通话。

刚才讲到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刘昆部长讲到有保有压。我要跟大家报告的是,三大攻坚战是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必须保障的重点。我给大家报一个账,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0亿元,这是2013年的4倍。我们配合相关部门,主要抓住散煤治理这个“牛鼻子”,突出在京津冀这一带,而且治理的面积,按照中央部署,进一步拓展。从一开始试点的13个城市,现在已经到了汾渭平原,已经有35个城市在做。当然,在推进过程中,宜煤则煤,宜电则电,考虑推进工作的节奏,但是在资金的支持上,财政部是予以重点保障的。

除了大力支持大气污染防治,财政部还通过其他专项资金,算起来大致也有400亿左右,支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这样综合施策,来解决大气的问题。

除了加大投入,机制建设更重要。创新机制就是财政部跟相关部门一道,把歼灭战打下去、把好的天气巩固下去。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其实反映出了比较多的问题。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看法,要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财政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单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还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我们需要的是企业要落实责任,甚至我们的群众、我们的老百姓都积极地加入进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也反映出,现在政府承担的环境治理的支出责任偏重,企业的主体责任,也就是市场主体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还有,环保成本的内部化远远不足,中央和地方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上也比较模糊。今年在创新机制、完善措施上还要做更多的工作,要把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要划分清楚,中央该承担的责任,要适当往上提,地方该明确的任务,要把它压实。同时,要支持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以奖代补、政府绿色采购等政策,使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真正能够取得实效,行稳致远。

今年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在去年20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安排50亿元,增长25%。刚才刘昆部长已经讲到,今年污染防治方面的资金安排600亿元,也就是说这里的250亿元之外,另外还有350亿元是对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的投入,增长的幅度都是非常大的。我们会按照中央部署,配合相关部门,扎扎实实地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谢谢。

来源:新华网

2019年中央财政将投资600亿积极支持污染防治
浏览次数:    2019-03-08

日前,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中提出,2019年中央财政将积极支持污染防治。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0亿元,增长25%。将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资金安排300亿元,增长45.3%。支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安排50亿元,增长42.9%。全文如下: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1.84亿元,为预算的100.1%,比2017年同口径(下同)增长6.2%。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4772.77亿元(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以及地方财政使用结转结余资金),收入总量为198124.61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07亿元,完成预算的105.3%,增长8.7%。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18.54亿元,支出总量为221924.61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23800亿元,与预算持平。

2.中央一般公共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447.34亿元,为预算的100.1%,增长5.3%。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130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23亿元,收入总量为87900.34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381.8亿元,完成预算的99.1%,增长7.7%。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18.54亿元,支出总量为103400.34亿元。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15500亿元,与预算持平。

2018年中央预备费预算500亿元,实际支出17.48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地方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等方面,剩余482.52亿元全部转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8年末,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3763.99亿元。

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578.49亿元,其中,本级收入97904.5亿元,增长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69673.99亿元。加上地方财政从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2319.77亿元,收入总量为179898.26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198.26亿元,增长8.7%。收支总量相抵,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与预算持平。

(二)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75404.5亿元,增长22.6%。全国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80562.07亿元,增长32.1%。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032.65亿元,为预算的104.4%,增长4.2%。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4021.55亿元,完成预算的94.7%,增长8.4%。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71371.85亿元,增长23.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5095.85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77472.78亿元,增长32.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69941.04亿元。

(三)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899.95亿元,增长9.8%。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59.26亿元,增长6.7%。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25.31亿元,为预算的96.3%,增长1.6%。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11.73亿元,完成预算的95.1%,增长10.1%。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574.64亿元,增长17.8%。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34.41亿元,下降9.2%。

(四)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2649.22亿元,增长24.3%,剔除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后同口径增长7.3%,其中,保险费收入52543.2亿元,财政补贴收入16776.83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4586.45亿元,增长32.7%,剔除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后同口径增长12.7%。当年收支结余8062.7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86337.13亿元。

(五)2018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完善增值税制度。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大小微企业税收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调整完善进出口税收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激发创业创新活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财税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财政管理水平继续提高。强化管理基础工作。严肃财经纪律。认真整改审计发现问题。

总的看,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2019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从财政收入形势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上年部分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减收等因素影响,预计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从财政支出形势看,各领域对财政资金需求很大,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若干工程、加大基本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支持外交国防、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等,都需要予以重点保障。综合分析,2019年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收支平衡压力较为突出,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统筹,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着力保障重点支出的同时,保持财政可持续。

(二)2019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9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实质性降低增值税等税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负担;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按照上述要求,着重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增加重点领域投入,提高支出精准度。三是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五是开大地方规范举债前门,严堵违法违规举债后门。

(三)2019年财政政策。

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力”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加大支出力度。

“提效”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2019年主要收支政策:

1.着力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2.继续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坚持疏堵并举,有效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符合政策规定的债务,全面完成存量债务置换。妥善处置隐性债务存量,督促高风险市县尽快压减隐性债务规模,降低债务风险水平。

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260.95亿元,增长18.9%,增量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其他相关转移支付和债务限额分配也继续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坚决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

积极支持污染防治。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0亿元,增长25%。将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资金安排300亿元,增长45.3%。支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安排50亿元,增长42.9%。

3.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实质性降低增值税税率,将制造业适用的税率由16%降至13%,逐步建立期末留抵退税制度,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积极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加大对科研院所稳定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4.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服务供给,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中央基建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2018年增加400亿元,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强化绩效考核,重点用于“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等方面。

更加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科学合理安排专项债券地区结构和投向结构,加快债券发行进度,发债筹措资金优先用于在建项目,防止“半拉子”工程。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以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

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发挥转移支付作用,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健全区域互助和利益分享机制。发挥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机制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作用,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合理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6.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等。

大力支持乡村建设。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

7.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积极促进就业创业。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38.78亿元,增长14.9%,再通过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等支出结构,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重点消除城镇“大班额”,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168.5亿元,增长13.1%,促进公办民办并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从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和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巩固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成果。

加强基本住房保障。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安排1433亿元,增长12.4%。支持城镇公租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开展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

强化民生政策兜底。中央财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271.01亿元,适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大对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安排147.1亿元,增长14%。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8.支持国防、外交和政法工作。

完善优抚安置制度体系,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增加对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安置、优抚对象等补助经费。支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四)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中央一般公共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800亿元,比2018年执行数同口径(下同)增长5.1%。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800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94亿元,收入总量为92994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294亿元,增长8.7%。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18300亿元,比2018年增加2800亿元。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963.99亿元。

(1)中央本级支出35395亿元,增长6.5%。

(2)对地方转移支付75399亿元,增长9%。

(3)中央预备费500亿元,与2018年预算持平。

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2700亿元,增长4.9%。加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75399亿元、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1950亿元,收入总量为19004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9349亿元,增长6.2%。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比2018年增加1000亿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

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500亿元,增长5%。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5144亿元,收入总量为207644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244亿元,增长6.5%。赤字27600亿元,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

(五)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193.15亿元,增长4%。加上上年结转收入358.24亿元,收入总量为4551.39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4547.16亿元,增长13.1%,其中,本级支出3395.55亿元,增长9.9%;对地方转移支付1151.61亿元,增长23.5%。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23亿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73754.56亿元,增长3.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7077.39亿元,增长3%。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1151.6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21500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收入为96406.17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96406.17亿元,增长24.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支出64656.96亿元,增长15.3%。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77947.71亿元,增长3.4%。加上上年结转收入358.24亿元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2150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相关收入为99805.95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99801.72亿元,增长23.9%。

(六)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38.11亿元,增长23.6%。加上上年结转收入5.63亿元,收入总量为1643.74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53.97亿元,增长12.8%。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727.73亿元,增长9.7%。加上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118亿元,收入总量为1845.73亿元。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64.88亿元,增长11.5%。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365.84亿元,增长16.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5.63亿元,收入总量为3371.47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00.85亿元,增长11.2%。

(七)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677.54亿元,增长9.7%,其中,保险费收入56993.73亿元,财政补贴收入19468.96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4252.29亿元,增长15%。本年收支结余5425.2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1762.38亿元。

三、扎实做好2019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一)严格实施预算法。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三)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

(四)健全民生支出管理机制。

(五)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六)支持和配合人大依法开展预算审查监督。

图文:电除雾器在硫酸生产尾气中的应用分析
浏览次数:    2019-03-07

河北威美环保专注于烟气污染深度治理领域,致力于湿式静电除尘器、电除雾器及脱硫脱硝等烟气处理领域环保工程技术咨询、设计、制作
、安装及维护等相关技术服务,湿电相关技术探讨咨询张工18633235200,以下这篇论文电除雾器在硫酸生产尾气中的应用分析的技术内容,现转发给大家参考:

下面的论文来源:中国化工贸易 作者:黄世雄

硫酸生产企业所排放的尾气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因此在生产硫酸的过程中应并重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在处理硫酸生产中的尾气时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酸雾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在硫酸生产过程中应用电除雾器是解决酸雾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重视在硫酸生产线中装设电除雾器。本文分析了硫酸生产尾气中除雾的意义,同时探讨了电除雾器在硫酸生产尾气中的应用方法,包括结构与工作原理,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实例。此外,还简单阐述了应用电除雾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河北威美硫酸尾气湿式电除雾器运行案例

河北威美硫酸尾气湿式电除雾器运行案例

硫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工业生产原料,主要被用于蓄电池、洗涤剂、颜料、药物及肥料等工业产品的制造当中,在染料生产、金属冶炼及石油净化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到硫酸[1]。在硫酸生产中排放的尾气可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对硫酸生产尾气进行处理。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硫酸生产尾气处理中应用电除雾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有效提高硫酸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及促进硫酸生产工业的发展。

1.硫酸生产尾气中的除雾问题

为了生产出纯度及浓度较高的硫酸,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采用转换率较高的工艺技术,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硫酸生产工艺转换率基本可以达到95%以上,在转换率较高的同时,尾气处理工作还有待完善,尤其是硫酸雾的清除问题。

(1)在生产硫酸时,气量、气浓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现象,在这样的条件下极易导致酸温及酸浓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造成硫酸蒸汽超过吸收临界值或饱和值。上述情况发生后,蒸汽冷凝时就会形成大量酸雾,如无法有效除去尾气中的酸雾,将会导致脱硫装置的运行受到影响。目前硫酸生产中多使用填料塔、空塔等核心脱硫设备,脱硫设备除雾能力有限,即使在脱硫中应用碱性吸收剂也难以获得理想的除雾效果。

(2)冷凝器及净化工段是硫酸雾形成的主要区域,生成的酸雾粒子较小,一般<5um,因此机械过滤或机械拦截除雾效率相对较低。当酸雾颗粒进入脱硫塔后如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则将会增大烟气含湿值,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将尾气中的酸雾去除,同时还会导致酸雾增加。酸雾粒径一般在0.1um~0.8um之间,与可见光波长相接近,因此酸雾能够高效散射可见光;当尾气被排出时就会出现排烟尾羽现象。排烟尾羽一般为白色,在受到烟气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及温度等影响下,白烟会发生变化,环境相对湿度越大时,白烟就会越长,甚至可达到1000m左右。如烟气中存在粉尘、溶胶物质及氮氧化物等,还会对烟气透明度造成影响并导致烟气变成红棕色,如此一来就可能使硫酸生产企业尾气排放黑度超出相关标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硫酸雾可对硫酸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应用电除雾器将尾气中的硫酸雾清除。

2.电除雾器在硫酸生产尾气中的应用分析

2.1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除雾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下:

(1)结构形式。在硫酸生产中所采用的电除雾器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即供电系统、上下气室、阳极管、电晕极。如将电除雾器的外形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则可以分为室外电除雾器与室内电除雾器;如按照沉淀极形状对电除雾器进行划分,则可以分为管式与板式电除雾器。如进一步细分,则可以将管式电除雾器分为圆管式除雾器与蜂窝式除雾器,而板式电除雾器则分为同心圆式除雾器与平板式除雾器。

宁夏锌冶炼硫酸烟气电除雾器应用

宁夏锌冶炼硫酸烟气电除雾器应用

(2)工作原理。电除雾器实现酸雾消除的工作原理为,在电除雾器的电晕极接通高压直流电源,接通后检查电晕极当中所释放的静电场能否使气体发生电离现象,以便保证硫酸雾气可在电离子的作用下分解为负离子与正离子。由于电晕极为阴极,在接通电源后变成负高压极,发生电子雪崩后,小颗粒如尘及酸雾等就会被异性电荷所吸引,并在电场作用力下逐渐移动到沉淀极,当沉淀极当中的尘粉及雾粒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电除雾器的底部。由于尘粉及雾粒被吸附于除雾器当中,气体则可以自由通过,因此可以实现有效消除酸雾及净化尾气的作用。经过电除雾器的尾气可直接输送到脱硫装置当中,并在脱硫阶段完成干吸处理,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控制尾气中酸雾的含量及预防出现排烟尾羽。

2.2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电除雾器能够在硫酸生产的尾气处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应注重提高电除雾器运行的可靠性。要确保电除雾器能够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延长电除雾器的使用寿命及提高除酸雾的效率,则必须在应用之前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

(1)在采购原材料时应对材料供应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严格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应按照ISO9001标准,确保物资质量与相关规定相符。

(2)必须重视控制电除雾器安装质量。在安装电除雾器之前要对安装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并安排质保人员负责监控电除雾器安装的全过程[4]。(3)在硫酸生产线当中安装好电除雾器之后应按照JB/T8535-2007标准及安装图纸要求对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同时按照HGJ299-2008、GB50205及HG20640标准对电除雾器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2.3应用实例

2.3.1除雾装置中存在的问题

某硫酸生产企业当中的工艺生产线始建于2005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投产运营了10年。硫酸生产线当中的除雾装置为管式电除雾器,电除雾器当中共有205根PVC管,PVC管的直径为300mm。在开始投入使用至投入使用的第4年,生产线当中的电除雾器运行指标均符合标准,且除雾效果良好。2010年后电除雾器的部分性能指标出现了下降趋势,在生产硫酸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调节指标电流,电除雾器当中通过的电流仅为40mA左右,无法有效满足除雾需求。如此一来,后段设备生产状况也受到影响。为了改善除雾效果,该厂在了解硫酸生产现状后决定对除雾装置进行系统性的改造,改造方法为增加一台新型FRPP(增强聚丙烯)除雾器,并在此基础上对原除雾器当中的PVC管进行处理。

2.3.2电除雾器的应用

电除雾器的应用情况如下:

(1)FRPP除雾器结构如下:使用具有阻燃作用的FRPP材料制作除雾器外壳,以提高除雾器的气密性、刚度及强度,并改善除雾器外壳的耐腐蚀性。电除雾器的外型为方形,阳极管采用导电性较强、耐氧化、耐腐蚀及耐高温的FRPP材质制作而成,电除雾器整体具有质轻及强度高的特点。阳极管为六角形,沉淀极由方形管束组成,因此可增加气流的截面积及改善除雾、吸尘效果。除雾器当中的放电电极由功率大、电极强且防尘性能良好的高效极线组成。此外,阴极管的长度为5.0m,阳极管的内径为305mm~350mm,因此可以使处理的尾气量得以增加。

(2)FRPP除雾器工艺参数。恒流电源为85kV,除雾效率≥99%,沉淀极的有效面积为3.5m2~35m2,冲洗水压≤0.25MPa,气体流速为0.9m/s~1.6m/s,工作气量为0.3×104m3/h~18.5×104m3/h,工作压力≤-9kPa,工作温度≤90℃,工作介质为含有SO2的酸性气体。

(3)原除雾器当中PVC管的处理。将电除雾器的入孔拆开,随后进入到除雾器塔内对PVC管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部分PVC管已经被损坏,损坏的PVC管共为15条,表现为穿孔或破裂。对于已经损坏的PVC管,则在原PVC管套上新PVC管,套上新PVC管后焊接好套合部位。检测焊接质量符合要求后利用高压水冲洗PVC管上的积尘,冲洗后立即调整管内极线,以免对电除雾器的除雾作用造成影响。完成以上改造工作后开始送电进行试运行。

2.3.3应用效果

对原有的除雾装置进行改造后投送全部电场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发现电除雾器当中绝缘箱的内部温度过低,且将硫酸生产的尾气通入后,发现除雾器的二次电流及二次电压均低于正常水平。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保温材料当中的含水量过高是引起绝缘温度低于正常值的主要因素,因此在FRPP除雾器中采用矿渣棉代替原有保温材料。对保温材料进行更换后,绝缘温度明显上升,且达到了正常标准;在实际绝缘温度与设计温度相符后,除雾器的二次电流及二次电压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也减少了鼓风机出口部位存在的酸雾。通过试运行发现,相对于普通型电除雾器,FRPP除雾器具有以下优点:制作及安装便利,对于硫酸生产过程中尾气浓度波动大、流量变化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二次电压及电流较高。另一方面,在对原电除雾器当中的部分PVC管进行改造前后获得了以下指标数据:改造前电除雾器的电压为40kv~43kv,改造后为55kv;改造前电流为40mA,改造后为150mA。在硫酸生产线当中正式投入使用电除雾器后,硫酸生产中的尾气质量有了明显改观,含硫量显著降低,当地环保局对该企业排放的尾气进行在线监测后发现SO2为90mg/m3,与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排放标准相符。此外,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电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达到了99.4%,除雾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在烟囱中排放尾气的视觉效果良好,排放黑度达到标准,且无白烟及排烟尾羽现象出现。因此,同时收获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3.应用电除雾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除雾器一般被应用在硫酸生产的净化工序当中,为了保证电除雾器能够有效运行,则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电除雾器属于脱硫系统当中的一部分,而尾气在经过脱硫处理之后仍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在硫酸生产的尾气处理中应尽量选择抗酸腐蚀能力较强的电除雾器。

(2)如将脱硫系统直接增设于原建设完成的制酸系统中,则可能会遇到场地受限的问题,难以将电除雾器独立支撑平台建设在净化工段中。针对以上问题,则可以在除沫器的出口处直接安装电除雾器,以便可以使流通面积得到有效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安装于除沫装置出口部位的电除雾器应具有相对较强的可塑性,以避免其除雾性能受到不良影响。

(3)如将电除雾器布设于WSA工艺生产线的冷凝器后,则应确保电除雾器具有相对较高的操作气速及尾气捕集效率。在设计除雾器支撑平台时,应充分考虑脱硫塔与支撑平台是否相配套,并在此基础上对电除雾器支撑平台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除雾效率及脱硫能力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4)为了有效优化电除雾器运行性能,则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用PVC材质制作的除雾器,同时将沉淀极设计为六边形的蜂窝状。实践证明PVC材质的可塑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能够在酸性气体及湿性气体中维持稳定运行。下图为脱硫装置中所采用的电除雾器横截面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大气中,以免对大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电除雾器能够在尾气处理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硫酸生产及脱硫系统当中安装电除雾器。为了有效提高电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并同时确保硫酸生产企业排放的尾气与环保要求相符,则应注重改善电除雾器的性能。此外,由于电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应用电除雾器时应综合考虑硫酸生产的各方面情况,对电除雾器的安装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要在试运行中找出电除雾器存在的不足,以便为除雾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    2019-03-06

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指导各地扎实做好2019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特制订本工作要点。

一、全面完成大气环境目标

2019年,全国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9.4%;全国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同比削减3%。

二、深入开展大气环境综合管理

(一)组织召开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深入总结近年来全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经验和做法,全面分析当前大气环境形势和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二)组织开展《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制定评分细则,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秋冬季期间,每月通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情况,对完不成任务的严肃问责。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度缓慢或恶化的地区,每季度开展预警。

(三)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及时调度《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细化分工方案》重点措施进展情况,督促各有关部门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

(四)强化监督督察。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加强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切实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继续组织全国执法力量,对重点区域开展强化监督。

三、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五)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稳步推进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化解煤电过剩产能;重点区域完成“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

(六)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印发《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和《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加快农药、家具制造、人造板、印刷、日用玻璃、铸造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并加强与相应配套监测方法标准的衔接。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七)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推进西部地区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实施*低排放改造;推进钢铁企业实施*低排放改造。制定实施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指导各地建立管理清单,实施分类治理。

(八)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制定实施重点行业VOCs综合整治技术方案,明确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的治理要求。重点区域在2019年内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涂料等产品VOCs含量限值国家标准。

(九)强化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管理。根据《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2018年)》,落实企业履行源头风险管理责任,建立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完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并督促企业按要求开展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

(十)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淘汰管理。指导各地依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地方保护臭氧层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做好2019年ODS数据统计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为。举办保护臭氧层日纪念活动。

四、加快优化能源结构

(十一)重点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加快煤炭消费总量削减任务分解落实,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的原则,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

(十二)稳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按照以气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的原则,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力度,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重点区域气源电源供应保障。

(十三)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重点区域加快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进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实施*低排放改造,推进燃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

五、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十四)全面加强柴油车环保达标监管。全面贯彻落实《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严厉打击生产进口销售不达标车辆、不按规定公开机动车环保信息,以及尾气检验机构弄虚作假、屏蔽和篡改车载诊断系统等违法行为。强化老旧柴油车、燃气车等高排放车辆监管,推进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货运车辆“三检合一”。

(十五)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对新生产发动机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重点查验污染控制装置和环保信息公开情况,实现重点车型全覆盖。加快出台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统一编码登记;重点区域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划定,严格执法监管。

(十六)大力开展油品整治专项行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推动有关部门大力开展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罐车、假劣尿素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清除、彻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黑加油站(车)。

(十七)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大幅提升铁路、水路货运比例,加快解决铁路接驳的“*后一公里”问题。

(十八)加强移动源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完善“天地车人”一体化的移动源排放监控体系,推动重型柴油车安装远程在线监控、运输通道建设遥测点位、工程机械安装排放监控系统,构建全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移动源环境监管平台。制定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技术规范。加强基层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

六、深入开展面源污染治理

(十九)严格控制秸秆露天焚烧。完善通报工作机制,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指导各地特别是东北地区切实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管控,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秸秆禁烧主体责任。

(二十)实施重点区域降尘评估。重点区域城市各区县开展降尘量监测,每月通报各城市降尘情况及变化情况。

七、扎实推进重点区域联防联控

(二十一)部署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组织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会议、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会议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会议;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协作小组)办公室会议。制定实施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抓好重点时段污染治理。指导成渝、武汉城市群、北部湾、珠三角等地区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切实做好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二十二)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起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研究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大气污染监管办法等配套规章制度。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细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运行规则并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钢铁行业*低排放改造、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

(二十三)持续推进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涉VOCs重点行业加严排放控制,推进区域统一控制要求。开展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制定区域港口货运和集装箱转运专项治理方案,所有港口实施二阶段船舶排放控制区措施,深化“岸电应用试点港区”;建立区域执法互督互学长效工作机制,实现超级站数据长期共享,建立机动车环保信息更新机制。

(二十四)加快完善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快速应急响应和协作检查机制。开展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制定实施2019年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工作方案,加快台塬阶地和丘陵地区散煤治理。对“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开展“黑加油站点”联合治理攻坚行动。

八、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二十五)切实提高区域预测预报能力。六大区域预报中心实现7-10天预报能力,指导汾渭平原、东北地区、成渝地区、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乌昌石城市群等提升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长三角和西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分别建立区域内、区域间定期会商机制,及时通报预警提示信息。

(二十六)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指导各地统一预警分级标准。指导重点区域80个城市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新一轮修订工作,夯实应急减排措施。推动辽宁、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6省(市)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和应急减排清单编制工作。

九、夯实大气环境管理基础

(二十七)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及排名。加强区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现数据直联。国家级新区、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指导全国93个城市开展PM2.5组分监测、78个城市开展环境空气VOCs例行监测。

(二十八)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研究推动高架源、VOCs排放重点源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强化证后管理;督促企业依证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落实自行监测要求,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安装任务。

(二十九)持续推进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深入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持续开展区域源解析业务化试点工作,深化“2+26”城市驻点跟踪研究。指导做好汾渭平原城市驻点研究工作。

(三十)组织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指导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各城市编制完成2018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城市完成排放清单更新,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清单编制工作。

十、积极做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三十一)做好环境噪声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指导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声功能区调整和划定工作。

(三十二)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专题调研,对重大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做好修法前期工作,积极探索将环境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9年2月28日印发

电除雾技术:蜂窝式电除尘器绝缘子箱保温问题及改进措施
浏览次数:    2019-03-06

  河北威美环保专注于烟气污染深度治理领域,致力于湿式静电除尘器、电除雾器及脱硫脱硝等烟气处理领域环保工程技术咨询、设计、制作
、安装及维护等相关技术服务,湿电相关技术探讨咨询张工18633235200,以下这篇论文蜂窝式电除尘器绝缘子箱保温问题及改进措施的技术内容,现转发给大家参考:

    目前蜂窝式电除尘器广泛应用于转炉煤气精除尘,与应用于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及焦炉煤气等除尘(或除焦油)不同的是:转炉煤气呈饱和状态,含水量较大,温度较高,一般为 60 ℃左右,*高甚至到 70 ℃以上,介质温度对除尘效果影响不大,但由于绝缘子箱升温到高于介质的露点是电除尘器投运的一个必要条件,介质温度愈高,升温时间愈长,电除尘器等待投运的时间也愈长.目前绝缘子箱加热保温的问题已成为蜂窝式电除尘投运的一个关键问题.

蜂窝式电除尘器绝缘子箱保温问题及改进措施1

蜂窝式电除尘器绝缘子箱保温问题及改进措施2

专家组已经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
浏览次数:    2019-03-05

2017年4月以来,我国开展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汇集国内2000多名环境科学、大气科学、气象科学以及行业治理等方面的优秀科学家和一线科研工作者,建成了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通过外场观测、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手段,集中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实现了对重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描述。

专家组已经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

研究发现:

01  硝酸盐超过硫酸盐成为京津冀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主要的二次无机组分

2017–2018年采暖季期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为85微克/立方米,其中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主要组分的占比分别为28%、19%、12%和11%,揭示京津冀大气PM2.5化学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2018年11月–2019年2月主要站点在线测量的结果再次印证了这一变化规律。

观测期间的数据分析表明,京津冀硝酸盐区域性污染十分突出,硝酸盐绝对浓度和占比大幅度超过硫酸盐,成为PM2.5中*主要的二次无机组分,其浓度快速上升已成为PM2.5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散煤“双代”、燃煤锅炉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措施成效显著,使得硫酸盐浓度及占比大幅降低,同时也凸显出强化氮氧化物(NOx)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2  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偏重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导致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钢铁、焦炭、玻璃、原料药等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大宗物料80%依靠柴油货车运输。

从时间分布上看,受采暖影响,秋冬季一次PM2.5和有机碳、黑碳等组分的月均排放水平是非采暖季的1.5–4倍,而保定、濮阳、太原、阳泉、长治、晋城等散煤用量大的城市,上述污染物在秋冬季的排放水平更高。

从空间分布上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城市为唐山、天津、石家庄、邯郸、淄博,排放强度大的城市为唐山、淄博、濮阳、安阳、滨州。从行业分布来看,钢铁及焦化行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玻璃行业集中在邢台、淄博、衡水等地,石化化工主要集中在淄博、天津、沧州、石家庄等地。在“2+26”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35微克/立方米)约束下,一次PM2.5、NOx、VOCs及NH3等污染物排放量仍远超环境容量。

03  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诱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太行山东侧“背风坡”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削弱了该地区秋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的作用,同时受中层暖盖的影响,“弱风区”特征明显,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在当前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背景下,一旦出现近地面风速小于2米/秒、相对湿度高于60%、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极容易产生本地积累型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城市污染程度受到整个区域的传输影响,全年平均贡献约为20%–30%,重污染期间的贡献还会再提升约15%–20%。

对北京市而言,区域传输贡献*高可达60%–70%,其中西南通道(太行山前输送带)、东南通道(济南-沧州-天津输送带)和偏东通道(燕山前输送带)影响较大。西南通道的定量分析显示,在典型污染过程的起始阶段,向北京的输送通量可达500–800微克/(平方米秒),污染形成阶段的输送通量在100–200微克/(平方米秒)左右。

04  大气氧化驱动的二次转化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积累过程中爆发式增长的动力

PM2.5二次转化微观机理十分复杂,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二次有机物等组分快速生成助推了PM2.5爆发式增长,不同时段、不同城市和不同气象条件下,各二次组分增长的贡献不同。

硝酸盐主要受NOx的气相氧化驱动,日间羟基自由基氧化贡献约70%–90%,夜间硝基自由基氧化贡献约10%–30%。硫酸盐主要通过二氧化硫(SO2)的多相化学反应生成,其生成速率与颗粒物的酸碱度密切相关,在偏酸性条件下,过渡金属催化氧化占90%以上;在近中性条件下,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氮(NO2)的氧化各占50%。

铵盐主要通过氨(NH3)与含硫、含氮等酸性物质的中和反应生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中NH3的浓度显著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处于富氨状态,近年来区域内SO2的浓度不断下降,大气中NH3的浓度不降反升,更加有利于硝酸盐的形成。

PM2.5中的有机物来自一次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二次转化,其中二次有机颗粒物在PM2.5有机物中约占30%–50%,高湿条件下其生成速率显著升高。

05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是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初的秋冬季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出现23次区域重污染过程。对23次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分析表明,每次污染过程都可以解释为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2019年2月19日–3月2日期间的污染过程为例,受高空纬向环流控制,影响区域的冷空气势力总体偏弱;同时受西北太平洋反气旋性环流影响,华北地区的偏南风有利于低纬度水汽向区域的输送,导致区域近地面风速小于2米/秒(较同期偏小0.5米/秒以上),且存在逆温,造成污染局地积累在约500米高度的边界层内。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因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密集,排放强度大,在污染前期往往成为区域重污染的“热点”,如本次过程污染*重的濮阳市和安阳市,PM2.5浓度在4–8小时从优良状态跃升至重度污染水平,同时PM2.5中钾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出现数倍至上百倍增长,反映元宵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和节后大面积复工等多种因素导致高强度的排放,遇不利气象条件时快速积累,从而显著加重污染程度。

污染中期,在偏南风的持续作用下,污染物向北京等京津冀中北部地区的输送特征明显;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北京市在3月1–2日出现重度污染期间,本地积累对PM2.5的贡献约40%,区域传输的贡献约60%,污染物沿西南和东南通道的传输作用*大,各贡献约20%-30%。

同时,北京等典型城市PM2.5中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二次无机组分的浓度快速上升,占比总和超过60%,表明NOx、SO2、NH3等气态污染物在高湿条件下快速发生二次转化,推高区域PM2.5浓度,加重了污染程度,部分城市多日持续重度污染,个别城市甚至达到日均严重污染

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现重大利好 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
浏览次数:    2019-03-05

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现重大利好,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

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去年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

  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

  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

  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还要保持清醒: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二、今年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三、今年重点工作

  减税降费: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就业: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投资: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金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精准脱贫: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

  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2%。

  教育: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过1万亿元。

  医疗: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提速降费: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

  开放: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

  协调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前 1-10 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共 180 条记录, 10 条 / 每页, 共 18 页
阳极管 铅极线 湿法脱硫 脱硫塔喷淋层 阴极线 玻璃钢管道 不锈钢阳极管 电除雾器